人工智能技术与生命
生命是脱不掉感觉的,而感觉却不是生命。
人工智能,从某种意义上说,就是一种“人造的生命”。它的“思维”和“意识”是怎样产生的呢?
这要归功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学的发展了。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,人们认为计算机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运算,根本无法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——比如感知、思考、判断等。
但是到了60年代中期,由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出现,人工智能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神经网络是一种由大量相互连接的人工神经元组成的计算模型系统,它可以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,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息。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,人工神经元的权重可以自动调整,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学习能力。这样一来,计算机就能够像人一样,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性能。到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,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,以及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新算法和技术的不断涌现,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突破性进展:计算机不仅能识别图像、语音和文字,还能理解自然语言;计算机甚至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推理、决策和规划;更令人惊奇的是,计算机还具备了自我意识和情感……